资本市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也是证券交易所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首批18家企业上市,标志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保持改革定力、坚守板块定位——行至2023年,改革后的创业板市场板块功能日益完备、创新成长特色更加鲜明,一批又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涌现,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更是“百花齐放”。改革后的创业板已成为高成长优质企业聚集地、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和高质量民营企业主阵地。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聚焦核心优势,创业板也正强化打造“三大高地”,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周起《经济参考报》将推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三周年”系列专题报道。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三周年”系列报道:
创新成色足 三大领域产业集群化发展“新高地”优势凸显
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即将迎来三周年。历经三年演进,注册制改革下的创业板“创新”特色愈发鲜明。坚守“三创四新”板块定位,改革后的创业板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创新强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
三年复合增长率25%高强度研发“支撑”发展后劲
自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上市公司创新活力持续激发,人才聚积效应显著,为企业提供了强劲的发展韧性支撑,成长“后劲”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分别为0.87亿元、1.12亿元和1.35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25%。
具体来看,研发强度超过5%的公司分别有613家、619家和697家,家数占比则分别为47.2%、47.7%和53.7%。其中,更有200多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10%。
2022年度,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有382家,其中,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欣旺达等8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宁德时代研发投入更是高达155.10亿元;阳光电源、先导智能、乐普医疗等10家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在10亿元-20亿元。
高强度研发投入下,注册改革之下的创业板公司技术创新成果也日益丰硕。截至目前,板块内公司拥有专利数量31万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专利技术超260项,其中不乏拥有千余项核心专利技术的创新标杆企业,如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欣旺达、中集车辆等。其中,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累计拥有专利数3.99万项,平均每家拥有专利数106项。
创新的本质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广聚创新创业型人才,创业板在人才与资本之间也搭建起了坚实的桥梁,有效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精准对接。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末,创业板汇聚了一支超53万人的研发队伍,平均每家创业板公司研发人员超过420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均值超17%,其中248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
“经过十年多的积累,公司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产品、多场景的核心技术。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合计4922人,研发投入12.95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0.40%。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获得3067个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通过持续的高比例研发投入,公司进一步提升了电机与驱动控制、工业控制软件、新能源汽车电驱总成、数字化、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水平。
业绩表现突出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创新引擎引领下的创业板公司经营业绩也不断取得突破。以2021年研发强度前100名的板块内公司为例,其在2022年的平均营收增长率达7.97%;连续两年(2021-2022年)研发投入超5亿元的创业板公司,在2022年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达41.84%,均显著高于板块平均水平。其中,亿纬锂能、当升科技、中伟股份等公司连续三年(2020-2022年)研发支出超1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超80%,成为各自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以制造业为核心,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是创业板的显著特色,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新兴产业企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目前,创业板共有先进制造领域企业近400家,数字经济领域企业300余家,绿色低碳企业170余家,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近500家。
细分来看,在先进制造领域,创业板上市公司龙头云集。如光威复材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企业,成功突破高模量碳纤维制备的多项关键技术;新宙邦稳居国内动力电池电解液厂商第一梯队的位置,其自主设计合成的电解液关键添加剂系列产品打破国际专利壁垒。截至7月31日,在创业板上市的137家新材料企业总市值超9700亿元,覆盖了锂电池新材料、碳纤维、先进半导体材料、金属靶材、稀土功能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除了新材料,创业板还聚集了工业机器人领域四成左右的上市公司,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以汇川技术为例,作为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企业,核心技术不仅涵盖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的各类产品技术,还涵盖工业自动化、电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工艺技术。
“经过20年耕耘,公司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工控/电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汇川技术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2022年,公司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约21.5%,位居第一名(排名第二、三、四位的厂商及市占率分别:西门子,10.4%;松下,7.8%;安川,7.6%)。
在数字经济领域,截至目前,共有313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总市值近2.98万亿元,覆盖信息网络、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数字经济等各细分领域企业。
比如在通信领域,创业板就集聚了该行业四成以上的上市公司,覆盖了从通信器件、通信设备到实际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包含物联网、IDC、云计算等各个细分行业,中际旭创等企业通过产品和应用革新不断推动基础通信网络升级和演进,还有光环新网等大批公司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涵盖上游的IT设备、支持性设备等基础设施制造,以及中下游的数据中心承建和数据中心服务等领域。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创业板绿色低碳产业这片新高地上的170余家企业亦是“百花齐放”。2020年至2022年,创业板绿色产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4.37%、40.16%、58.86%,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6.56%。截至目前,该领域总市值约达2.4万亿元。
其中,如亿纬锂能是行业内少数同时掌握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锂电池制造商,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带来市场优势地位;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目前已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连续6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首。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新能源企业大多选择创业板上市,创业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集聚效应,行业优秀企业在同一标准下披露经营信息,数据更加可比,提升了行业经营的透明度。”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表示,注册制改革提升了市场活跃度,有利于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价值发现,向世界展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卓越实力。
坚守“三创四新”板块定位高质量助力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创业板更有利于公司成长。”前述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从企业自身角度看,创业板总体的平均市盈率较高,公司能够获得更合理的估值;同时,在创业板上市的股票具有流动性好等特点。上述更合理估值、更好的流动性为公司在融资、资本运作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更多便利、更大灵活性,有利于公司可持续性发展。
不仅是宁德时代,“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打造创新企业聚集地,让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朱兴明亦有同感。
顺应创新、创造、创意(即“三创”)的大趋势,注册制改革后的创业板采用更市场化、更多元的发行上市条件,重点服务高科技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即“四新”)深度融合。
记者了解到,三年来,深交所一直坚持板块定位,严把入口关,为市场注入发展新动能,优化完善“三创四新”量化标准,明确优质创新创业企业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强调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明确评价的量化指标,从创新性和成长性等维度制定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金额、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强调兼容性和灵活性,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设置不同的标准,同时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设置了部分指标豁免适用的规定,更好服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
按照证监会的统一部署和相关工作安排,交易所在实践中也严格执行创业板定位相关要求,不断巩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支持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服务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记者韦夏怡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企业公司领域创业板宁德时代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